科研处

科研动态

非遗与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刘朝辉教授来校开展讲座
作者:杨斯奕、阮佳宁、史长虹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4-02-27 浏览:203


千百年来,乡村与非遗之间结下了紧密的联系。在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中,非遗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同时乡村振兴也将使非遗传承焕发更大的活力。11月30日,永利集团304网址手机版社科联、科研处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刘朝辉教授来校开展《非遗与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讲座。

刘朝晖,湖南衡阳祁东县人,文化人类学博士,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村落社会和社区发展等研究。曾为挪威奥斯陆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挪威高等人文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独立主持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民族研究》《思想战线》《开放时代》《浙江大学学报》《CHINA QUTARTERLY》《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等发表系列论文。

海报(16)(1).jpg

为了这场讲座,刘朝辉教授做了精心准备。在讲座前参观了校民间文艺典藏室,与科研处、院办、督导组等部门代表进行交流。讲座主持人、民研中心负责人史长虹博士向刘教授赠送《中国梦的文化溯源》一书,并介绍了近年来民研中心工作以及民间文艺典藏室建设情况,刘教授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58e69766363ada13b0471d0cd6e9271.jpg

刘教授的讲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乡村振兴作为国家行动和群众运动、乡村振兴所涉及的制度设计、非遗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以及传统与未来的关系,特别是地方实践的可持续性。他结合一系列经典案例(如李小白工作室、自然造物、融设计图书馆和王星记等)予以深度分析,得出了一些经验和启示,包括重新构建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开发衍生品的重要性以及为下一代创造非遗的意义。刘教授强调,作为手工艺人,应该注重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而进行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功能创新、思维创新和管理创新。不要追求规模扩张和强势发展,而要注重精细化、优质化以及特色化。

4ffddbfe9a68fcf0bcf8abe8a8b3b9a.jpg

由于备课充分、表述生动、案例典型,刘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听众非常浓厚的兴趣。在互动环节中,教师代表、企业界代表以及来自手工艺学院、设计学院的同学纷纷向刘教授提出了问题,都获得了满意的解答,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4ef5d105edccb55a0b6b5a503ed70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