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1 | 高职少儿舞蹈师资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 黄婧 | 2017年 |
2 |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理解力研究 | 李卉 | 2016年 |
3 | 浙江省定向培养乡镇文化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蒋曼曼 | 2018年 |
4 | 浙江本土畲族舞蹈动律特征研究 | 孙天添 | 2017年 |
5 | 基于移动可穿戴沉浸式设备的复杂三维场景的高真实感实时绘制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 刘俊 | 2019年 |
6 | 基于文化积累效应的区域城市化规划模型研究及量化分析 | 周益 | 2013年 |
7 | 浙江乡村文化礼堂类型及展陈公共多样性研究 | 周益 | 2015年 |
8 | 消费文化视野与传统戏曲的舞蹈化倾向 | 曾艳 | 2018年 |
9 | “舞武相融”-武术重心训练对中国古典舞的借鉴与探索 | 林亮 | 2017年 |
10 | 艺术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优课优酬”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赵建萍 | 2018年 |
11 | 苏州评弹对江南民歌教学的借鉴及应用 | 杨韵 | 2017年 |
12 | 大数据背景下艺术类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和研究 | 郑涵容 | 2018年 |
13 | 移动多媒体技术在艺术类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 马笑迎 | 2016年 |
14 | 话剧舞台服饰与人物造型设计方法及教学实践研究 ——以话剧《我的灵魂永不下跪》为例 | 巴蕾 | 2018年 |
15 | 从早期《论自由》的翻译看自由主义概念的东渐 | 彭莹 | 2013年 |
16 | 古典舞教学中神韵与身韵结合方式研究 | 孙延泽 | 2016年 |
17 | 高校校园海报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研究 | 盖婧 | 2015年 |
18 | 服饰色彩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 王艺璇 | 2015年 |
19 | 日本图书情报教育的跨学科属性研究 | 缪书廷 | 2018年 |
20 | 装饰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装饰图形表达》课程教学创新为例 | 陶靓子 | 2018年 |
21 | 戏曲钱派身段谱诀的价值和意义 | 王建男 | 2016年 |
22 | 基于CSSCI的艺术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 | 黄向苗 | 2014年 |
23 | 浙江民间仪式音乐与区域社会——一种传播生态学视角 | 林莉君 | 2015年 |
24 | 寓人文情怀于市井景象—— 贺友直后期连环画作品赏析 | 陈志明 | 2017年 |
25 | 基于Edusoho云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 项骏 | 2016年 |
26 | 文化治理视阈下浙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 刘莉 | 2018年 |
27 | 基于claroline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微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项骏 | 2014年 |
28 | 模特专业英语职业素养培育及实践 | 张立力 | 2018年 |
29 | 基于高清数字媒体平台的多视角视频切换系统在舞蹈表演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金沙 | 2016年 |
30 | 艺术学期刊的影响力维度研究——以核心期刊评价指标的设置为视角 | 黄向苗 | 2015年 |
31 | 戏曲武功与体操技巧训练结合下的舞蹈毯技发展与创新 | 边巍巍 | 2018年 |
32 |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江科元 | 2014年 |
33 | 浙江高职院校影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刘慧 | 2018年 |
34 | 戏曲武功与体操技巧训练结合下的舞蹈毯技发展与创新 | 边巍巍 | 2018年 |
35 | 以剧目为载体,多维融合培养声乐人才的舞台应用能力 | 钱思舒 | 2018年 |
36 | 互联网语境下的影视改编与原创研究 | 耿耿 | 2018年 |
37 |
|
|
|
38 | 浙江影视基地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 刘慧 | 2018年 |
39 | 浙江高校舞蹈专业舞蹈理论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 莫非 | 2018年 |
40 | 越剧男女合演的生存境况与价值实现 | 吕灵芝 | 2014年 |
41 | 民族声乐中的戏曲元素探析 | 丁倩文 | 2018年 |
42 | 浙江民营剧团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调查与培训机制研究 | 杨晓??/span> | 2014年 |
43 | 高校人力资源阶段性危机与突破性生机的问题研究 | 江科元 | 2016年 |
44 | “中国梦”的文化溯源 | 章轲 | 2013年 |
45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浙江省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 张健 | 2016年 |
46 | 舞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 李昌国 | 2018年 |
47 |
|
|
|
48 |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塑造与维护 | 符韶英 | 2014年 |
49 | 《道德经》的美学基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衍化应用研究 | 刘 俊 | 2018年 |
50 | 现代绘本的形式语言研究 | 孙煜珑 | 2016年 |
51 | 浙江音乐创作的研究与实践 | 陈加斌 | 2015年 |
52 | 艺术高职财务两级管理权责研究——以澳门304永利com为例 | 王欢 | 2017年 |
53 | 娄东画派王时敏、王原祁、王曰申(祖孙)艺术精神传承考论 | 于峰 | 2017年 |
54 | 英国高等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 张小敏 | 2010年 |
55 | 高职院校声乐人才培养“博雅”教学模式的研究 | 陈晔 | 2015年 |
56 | 以舞蹈《花非花》探寻舞蹈意境研究 | 李毅源 | 2018年 |
57 |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与照明设计 | 李杰 | 2018年 |
58 | 现代戏曲文学性独立价值的确立研究 | 吕灵芝 | 2015年 |
59 | 话剧化妆造型的方法研究 | 王婧 | 2015年 |
60 | 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 郭华萍 | 2018年 |
61 | 琵琶文曲中的左手演奏技法推拉、吟揉、绰注运用方法及规律 | 张凌 | 2017年 |
62 | 数字信息化视域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初探 | 林 ?? | 2018年 |
63 | 经典题材现代表达的探索——以新编越剧《红楼别梦》为例 | 苏苏 | 2014年 |
64 | “中国梦”视野下的永利院文化课教学新体系构建 | 于圣维 | 2013年 |
65 | 群舞《凳之龙》中的“叠画”效应研究 | 包峥剡 | 2017年 |
66 | 刍议畲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 朱卓凡 | 2018年 |
67 | 江南丝竹与细十番传承发展的对策研究 | 吴彬 | 2018年 |
68 | 影视创作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途径 | 石佳 | 2013年 |
69 |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 魏华琳 | 2013年 |
70 |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澳门304永利com为例 | 赵建萍 | 2013年 |
71 | “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 | 董露杰 | 2017年 |
72 | 戏曲风格特征在板胡演奏中的技巧运用 | 卢 伟 | 2018年 |
73 | 多媒体在传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刘雅旭 | 2014年 |
74 | 艺术院校中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蒋曼曼 | 2017年 |
75 | 高职动画教学中“Motion Graphic”动画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研究 | 孙煜珑 | 2017年 |
76 | 中国民族器乐作用下的大提琴演奏探索与研究 | 田甜 | 2017年 |
77 | 艺术院校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探索 | 沈飞 | 2017年 |
78 | 浙江景宁畲族丧葬舞蹈动作研究 | 孙天添 | 2018年 |
79 |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文物汉英翻译探究 | 张倩 | 2015年 |
80 | 浙江传统音乐产权制度研究 | 郑智武 | 2018年 |
81 | 八孔笛的问世及应用 | 常轶伟 | 2018年 |
82 | 高职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 李小菡 | 2018年 |
83 | 浙江省少数民族电影调查 | 芦辰芳 | 2018年 |
84 | “互联网+”背景下的影视编导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 毛烨婷 | 2018年 |
85 | 戏曲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以青衣主题旧物改造装置艺术项目为例 | 陶靓子 | 2018年 |
86 | 教学资源库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韦重庆 | 2018年 |
87 | 基于“互联网+”语境下台词教学实践与创新 | 白 骏 | 2018年 |
88 | 大提琴教育与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研究 | 田 甜 | 2018年 |
89 | 当代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个案研究与分析 | 吴放 | 2018年 |
90 | 线性歌唱之美——琵琶音线类技法的异同与运用 | 赵 瑾 | 2018年 |
91 | 东海渔歌中声乐演唱元素的运用研究 | 陈晔 | 2014年 |
92 | 温度的科学调控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 莫非 | 2014年 |
93 | 基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高职专业诊改策略研究 | 韩幸娜 | 2017年 |
94 | 基于资源再利用的舞蹈服装改造创作研究 | 茅彦?F | 2015年 |
9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工作研究 | 王儿 | 2018年 |
96 | 艺术类高职院校智慧教室环境下分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郑涵容 | 2018年 |
97 | “课程思政”在艺术类高校实现路径探索 | 吕清华 | 2018年 |
98 | 民间舞钢琴音乐的艺术风格研究——以“朝鲜族民间舞”为例 | 王维 | 2018年 |
99 | 从宋元山水画点景人物造像的衍变看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 | 李漫 | 2018年 |
100 | 电影画面的视觉创作系统研究 | 李春宇 | 2018年 |
101 | 现象学视野下的戏剧语言功能研究 | 张丽萍 | 2018年 |
102 | 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江科元 | 2014年 |
103 |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叶倩芸 | 2016年 |
104 | 期刊特色栏目对浙江地方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 黄向苗 | 2016年 |
105 | 性格舞教学对提升学生表演能力的作用 | 任承旭 | 2018年 |
106 | 探究提升舞蹈专业男生留生率的教育管理方法和途径 | 吴 颖 | 2018年 |
107 |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课堂教学服务质量维度标准探究 | 林瑾 | 2018年 |
108 | 芭蕾舞基训教学在中国舞低班教学中的作用 | 孙玉倩 | 2018年 |
109 | “丝绸之路经济带”语境下的中亚五国艺术产权研究 | 郑智武 | 2019年 |
110 | 多元解读法在解决初高中英语阅读衔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倪小华 | 2019年 |
111 | 浙江省戏曲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在地性”研究——以绍兴目连戏为例 | 周伟君 | 2019年 |
112 | 声乐风格钢琴音乐研究—从巴赫到莫扎特 | 陈 彤 | 2019年 |
113 | 艺术类高职院校钢琴基础课分层教学探索 | 陈 曦 | 2019年 |
114 | 贝多芬晚期风格探析——以弦乐四重奏op.131为个案研究 | 徐雅利 | 2019年 |
115 | 面向从事少儿戏剧教育的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 | 王皆慧 | 2019年 |
116 | “浙江口音”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李 猛 | 2019年 |
117 | 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管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侯潜草 | 2019年 |
118 | 模式化织体训练在流行音乐合奏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 王 和 | 2019年 |
119 | 萨克斯管演奏专业在高职院校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 周远星 | 2019年 |
120 | 当代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中对音响构建的探索 | 沈文潇 | 2019年 |
121 | 高职院校舞蹈编导课程的发展路径初探 | 赵琼琳 | 2019年 |
122 | 浙江民居传统窗饰图案艺术研究 | 毕存碧 | 2019年 |
123 | 线阵列扬声器系统在小剧场话剧扩声中的应用 | 江腾皓 | 2019年 |
124 | 南宋御街遗址交互虚拟活化——以“严官巷为例”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前期调研和实施方案研发 | 吴炜栋 | 2019年 |
125 | 基于Unity虚拟引擎制作VR全景漫游的研究与应用 | 陈楠江 | 2019年 |
126 | 手持摄影的镜头语言研究 | 孙国虎 | 2019年 |
127 | 梅林茂电影配乐的美学特征与风格研究 | 林彦汝 | 2019年 |
128 | 新媒体环境下浙江电视受众调查研究 | 金美意 | 2019年 |
129 | 女性、旅行和赋权:女性独游的动机、体验和潜在内涵研究 | 孙帆 | 2019年 |
130 | 浙江省高职院校全民健身操舞教学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钱慧文 | 2019年 |
131 | 数学学困生学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 陈小玲 | 2019年 |
132 | 中专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 巩永丽 | 2019年 |
133 | 中专语文课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研究 | 杨 靖 | 2019年 |
134 | 重塑、变迁——上舍化龙灯表演艺术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 邓 懿 | 2019年 |
135 | 艺术类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叶婷婷 | 2019年 |
136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启示性研究 | 刘灵珊 | 2019年 |
137 | 高职院校教材管理机制研究 | 王军军 | 2019年 |
138 |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研究 | 李 娜 | 2019年 |
139 | 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章筱丽 | 2019年 |
140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语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反思 | 冯敏娜 | 2019年 |
141 | 手风琴改编的经典作品分析及版本比较 | 施敏慧 | 2019年 |
142 |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研究 | 胡卓群 | 2019年 |
143 | 戏曲音乐研究——以杭剧唱腔音乐为例 | 张星 | 2019年 |
144 |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研究 | 金美意 | 2019年 |
145 | 文旅融合视域下传统曲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桐乡三跳为例 | 邓懿 | 2019年 |
146 | 基于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宋莉 | 2019年 |
147 | 高职文化科技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 王筱芽 | 2019年 |
148 | 高职艺术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 杨路英 | 2019年 |
149 | 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 | 余培敏 | 2019年 |
150 | 浙江高职院校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金美意 | 2019年 |
151 | 高职文化科技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与路径研究 | 王筱芽 | 2019年 |
152 | 浙江省艺术类高职思政课学生满意度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 胡 芊 | 2019年 |
153 |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信息携带“的处理策略 | 葛 ? | 2019年 |
154 | “课程思政”导向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课程育人途径探究 | 谢志勇 | 2019年 |
155 | 日本图书情报教育的跨学科属性研究 | 缪书廷 | 2019年 |
156 | 基于短视频的图书馆内容传播研究 | 袁密密 | 2019年 |
157 | 黄独峰与大风堂研究 | 奚小军 | 2019年 |
158 | 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舞台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 | 丁娜 | 2019年 |
159 | 业精于“琴”——音乐表演专业(钢琴)“产教融合” 职业化改革研究团队 | 葛? | 2019年 |
160 | 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创新团队 | 吴婷婷 | 2019年 |
161 | 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团队 | 胡? | 2019年 |
162 | 中国古典舞教学研究与推广科研团队 | 李淼 | 2019年 |
163 | 新媒体环境下戏曲动画的创新研究团队 | 何佳玮 | 2019年 |
164 |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的影视创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科研团队 | 汤海滨 | 2019年 |
165 | 电影技术与产业经营创新融合团队 | 郑可飚 | 2019年 |
166 | “新女红时代”的手工艺衍生产品开发研究团队 | 孙艺萌 | 2019年 |
167 | 英语影视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 张晓娟 | 2019年 |
168 | 文化心理研究团队 | 冀肖力 | 2019年 |
169 | 综合素质选修课“课程思政”研究团队 | 赵建萍 | 2019年 |
170 | 古为今用、活化传统——古籍装潢研究与推广团队 | 陈琳 | 2019年 |
171 | 高校期刊的职能优化建设研究团队 | 李宁 | 2019年 |
172 | 民族化钢琴作品教学研究与实践团队 | 向颖 | 2019年 |
173 |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国乐器方向职业技能拓展研究团队 | 夏金瓯 | 2019年 |
174 | 浙江本土音乐素材弹拨乐重奏作品演奏与推广研究团队 | 祝杭红 | 2019年 |
175 | 高职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相关综合能力拓展与提升研究团队 | 曹晨霄 | 2019年 |
176 | 戏曲数字影像导演人才培养创新团队 | 刘慧 | 2019年 |
177 | 影视新媒体的技术实践与传播创新团队 | 徐旭恒 | 2019年 |
178 | 乡镇文化员培养模式研究团队 | 蒋曼曼 | 2019年 |
179 | 语文教育提升艺术修养实践团队 | 曾艳 | 2019年 |
180 | 舞台美术新技术应用与推广团队 | 朱靓 | 2019年 |
181 | 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动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 何佳玮 | 2020年 |
182 | 钢琴练习曲有效教学路径及其探索研究 | 窦瑾 | 2020年 |
183 | 疫情下云上“艺”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 周伟君 | 2020年 |
184 | 疫情下高职院校复学后艺术类学生防疫教育结合课程思政的对策研究 | 段廉 | 2020年 |
185 | 防疫复学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智能云设计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 陶靓子 | 2020年 |
186 | 后疫情背景下浙江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研究 | 唐棣华 | 2020年 |
187 | 后疫情时代高职公共课程教学的重构 | 张晓娟 | 2020年 |
188 | “疫情常态防控”与“教学正常运行”之间的冲突与化解 | 冯妮婷 | 2020年 |
189 | 防疫常态化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 章彪 | 20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