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1 | 泰国、柬埔寨、缅甸编锣乐队与乐器的乐律研究 | 饶文心 | 2010年 |
2 |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理解力研究 | 李卉 | 2016年 |
3 | 浙江省定向培养乡镇文化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蒋曼曼 | 2018年 |
4 | 浙江本土畲族舞蹈动律特征研究 | 孙天添 | 2017年 |
5 | “中国梦”的文化溯源 | 章轲 | 2013年 |
6 | 基于文化积累效应的区域城市化规划模型研究及量化分析 | 周益 | 2013年 |
7 | 浙江乡村文化礼堂类型及展陈公共多样性研究 | 周益 | 2015年 |
8 | 晚明浙东戏曲研究 | 周立波 | 2015年 |
9 | “舞武相融”-武术重心训练对中国古典舞的借鉴与探索 | 林亮 | 2017年 |
10 | 高职声乐表演专业系列课程“女声特色表演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杨霖希 | 2015年 |
11 | 苏州评弹对江南民歌教学的借鉴及应用 | 杨韵 | 2017年 |
12 | 张茵对新中国浙江越剧所做贡献研究 | 陈彤 | 2017年 |
13 | 移动多媒体技术在艺术类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 马笑迎 | 2016年 |
14 | 话剧舞台服饰与人物造型设计方法及教学实践研究 ——以话剧《我的灵魂永不下跪》为例 | 巴蕾 | 2018年 |
15 | 从早期《论自由》的翻译看自由主义概念的东渐 | 彭莹 | 2013年 |
16 | 古典舞教学中神韵与身韵结合方式研究 | 孙延泽 | 2016年 |
17 | 高校校园海报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研究 | 盖婧 | 2015年 |
18 | 服饰色彩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 王艺璇 | 2015年 |
19 | 日本图书情报教育的跨学科属性研究 | 缪书廷 | 2018年 |
20 | 装饰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装饰图形表达》课程教学创新为例 | 陶靓子 | 2018年 |
21 | 戏曲钱派身段谱诀的价值和意义 | 王建男 | 2016年 |
22 | 基于CSSCI的艺术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 | 黄向苗 | 2014年 |
23 | 浙江民间仪式音乐与区域社会——一种传播生态学视角 | 林莉君 | 2015年 |
24 | 寓人文情怀于市井景象—— 贺友直后期连环画作品赏析 | 陈志明 | 2017年 |
25 | 基于Edusoho云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 项骏 | 2016年 |
26 | 文化治理视阈下浙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 刘莉 | 2018年 |
27 | 基于claroline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微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项骏 | 2014年 |
28 | 艺术高职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 冀肖力 | 2015年 |
29 | 基于高清数字媒体平台的多视角视频切换系统在舞蹈表演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金沙 | 2016年 |
30 | 艺术学期刊的影响力维度研究——以核心期刊评价指标的设置为视角 | 黄向苗 | 2015年 |
31 | 话剧服饰与人物造型设计方法研究——以话剧《我的灵魂永不下跪》为例 | 巴蕾 | 2017年 |
32 |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江科元 | 2014年 |
33 | 浙江高职院校影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刘慧 | 2018年 |
34 | 基于语料库的英若诚戏剧翻译研究 | 张晓娟 | 2016年 |
35 | 以剧目为载体,多维融合培养声乐人才的舞台应用能力 | 钱思舒 | 2018年 |
36 | 戏曲武功与体操技巧训练结合下的舞蹈毯技发展与创新 | 边巍巍 | 2018年 |
37 | 基于智能数据的艺术类考生入学选拔考试题库建设研究 | 郑园全 | 2016年 |
38 | 浙江影视基地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 刘慧 | 2018年 |
39 | 浙江高校舞蹈专业舞蹈理论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 莫非 | 2018年 |
40 | 越剧男女合演的生存境况与价值实现 | 吕灵芝 | 2014年 |
41 | 文人画审美情结及尚意审美认识误区探析 | 李漫 | 2014年 |
42 | 浙江民营剧团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调查与培训机制研究 | 杨晓??/span> | 2014年 |
43 | 高校人力资源阶段性危机与突破性生机的问题研究 | 江科元 | 2016年 |
44 | 中美动画角色设计的民族性研究 | 孙煜珑 | 2014年 |
45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浙江省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 张健 | 2016年 |
46 | 舞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 李昌国 | 2018年 |
47 | 综合性艺术院校电影摄制实验实训教学研究 | 马向东 | 2014年 |
48 |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塑造与维护 | 符韶英 | 2014年 |
49 | 印象派钢琴音乐的人文精神 | 叶红 | 2015年 |
50 | 现代绘本的形式语言研究 | 孙煜珑 | 2016年 |
51 | 浙江音乐创作的研究与实践 | 陈加斌 | 2015年 |
52 | 艺术高职财务两级管理权责研究——以澳门304永利com为例 | 王欢 | 2017年 |
53 | 娄东画派王时敏、王原祁、王曰申(祖孙)艺术精神传承考论 | 于峰 | 2017年 |
54 | 英国高等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 张小敏 | 2010年 |
55 | 高职院校声乐人才培养“博雅”教学模式的研究 | 陈晔 | 2015年 |
56 | 舞台美术设计“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 李昌国 | 2015年 |
57 | 演艺场馆舞台设备配电容量研究 | 刘发奎 | 2009年 |
58 | 现代戏曲文学性独立价值的确立研究 | 吕灵芝 | 2015年 |
59 | 话剧化妆造型的方法研究 | 王婧 | 2015年 |
60 | 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 郭华萍 | 2018年 |
61 | 琵琶文曲中的左手演奏技法推拉、吟揉、绰注运用方法及规律 | 张凌 | 2017年 |
62 | 研究性学习在综合类艺术类高职院校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史长虹 | 2005年 |
63 | EASE声学设计软件在音响工程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 彭云波 | 2013年 |
64 | “中国梦”视野下的永利院文化课教学新体系构建 | 于圣维 | 2013年 |
65 | 群舞《凳之龙》中的“叠画”效应研究 | 包峥剡 | 2017年 |
66 | 盖叫天表演美学研究 | 王新新 | 2017年 |
67 | 江南丝竹与细十番传承发展的对策研究 | 吴彬 | 2018年 |
68 | 影视创作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途径 | 石佳 | 2013年 |
69 |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 魏华琳 | 2013年 |
70 | 格致与乡土审美--以浙江民间绘画为例 | 陈琳 | 2016年 |
71 | 经典题材现代表达的探索——以新编越剧《红楼别梦》为例 | 苏苏 | 2014年 |
72 | 室内乐演奏在艺术院校的发展与实用性 | 郑云飞 | 2016年 |
73 | 多媒体在传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刘雅旭 | 2014年 |
74 | 艺术院校中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蒋曼曼 | 2017年 |
75 | 高职动画教学中“Motion Graphic”动画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研究 | 孙煜珑 | 2017年 |
76 | 中国民族器乐作用下的大提琴演奏探索与研究 | 田甜 | 2017年 |
77 | 艺术院校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探索 | 沈飞 | 2017年 |
78 | 浙江景宁畲族丧葬舞蹈动作研究 | 孙天添 | 2018年 |
79 |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文物汉英翻译探究 | 张倩 | 2015年 |
80 | 浙江传统音乐产权制度研究 | 郑智武 | 2018年 |
81 | 八孔笛的问世及应用 | 常轶伟 | 2018年 |
82 | 高职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 李小菡 | 2018年 |
83 | 浅析色彩打击乐器铃鼓的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 | 李 根 | 2018年 |
84 | 学院派教学对当下古琴艺术传承的影响 | 高 珊 | 2018年 |
85 | 音乐中的科学——律学的发展及在钢琴作品的应用 | 陈婧如 | 2018年 |
86 | 戏曲风格特征在板胡演奏中的技巧运用 | 卢 伟 | 2018年 |
87 | 刍议畲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 朱卓凡 | 2018年 |
88 | 模特专业英语职业素养培育及实践 | 张立力 | 2018年 |
89 | 民族声乐中的戏曲元素探析 | 丁倩文 | 2018年 |
90 | 数字信息化视域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初探 | 林 ?? | 2018年 |
91 | 蒙古族舞蹈“后背”的张力研究 | 周 璐 | 2018年 |
92 | 以舞蹈《花非花》探寻舞蹈意境研究 | 李毅源 | 2018年 |
93 | 民间舞训练技巧开发肢体潜在意识的研究 | 杨博文 | 2018年 |
94 |
|
|
|
95 | 浙江省少数民族电影调查 | 芦辰芳 | 2018年 |
96 | “互联网+”背景下的影视编导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 毛烨婷 | 2018年 |
97 | 戏曲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以青衣主题旧物改造装置艺术项目为例 | 陶靓子 | 2018年 |
98 | 教学资源库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韦重庆 | 2018年 |
99 | 基于“互联网+”语境下台词教学实践与创新 | 白 骏 | 2018年 |
100 | 大提琴教育与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研究 | 田 甜 | 2018年 |
101 | 当代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个案研究与分析 | 吴放 | 2018年 |
102 | 蝶式筝演奏及发展研究 | 夏金瓯 | 2018年 |
103 | 线性歌唱之美——琵琶音线类技法的异同与运用 | 赵 瑾 | 2018年 |
104 | 浅谈高职音乐制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 薛晓乐 | 2018年 |
105 | 性格舞教学对提升学生表演能力的作用 | 任承旭 | 2018年 |
106 | 探究提升舞蹈专业男生留生率的教育管理方法和途径 | 吴 颖 | 2018年 |
107 |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课堂教学服务质量维度标准探究 | 林瑾 | 2018年 |
108 | 芭蕾舞基训教学在中国舞低班教学中的作用 | 孙玉倩 | 2018年 |
109 | 《道德经》的美学基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衍化应用研究 | 刘 俊 | 2018年 |
110 |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与照明设计 | 李杰 | 2018年 |
111 |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叙事研究 | 徐旭恒 | 2018年 |
112 | 互联网语境下的影视改编与原创研究 | 耿耿 | 2018年 |
11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工作研究 | 王儿 | 2018年 |
114 | 艺术类高职院校智慧教室环境下分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郑涵容 | 2018年 |
115 | “课程思政”在艺术类高校实现路径探索 | 吕清华 | 2018年 |
116 | 民间舞钢琴音乐的艺术风格研究——以“朝鲜族民间舞”为例 | 王维 | 2018年 |
117 | 从宋元山水画点景人物造像的衍变看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 | 李漫 | 2018年 |
118 | 电影画面的视觉创作系统研究 | 李春宇 | 2018年 |
119 | 现象学视野下的戏剧语言功能研究 | 张丽萍 | 2018年 |
120 | 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江科元 | 2014年 |
121 |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叶倩芸 | 2016年 |
122 | 期刊特色栏目对浙江地方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 黄向苗 | 2016年 |
123 | 高职少儿舞蹈编导课程中少儿舞蹈游戏创编研究 | 黄婧 | 2014年 |
124 | 高职少儿舞蹈师资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 黄婧 | 2017年 |
125 | 当代艺术中环境舞蹈的分析与研究 | 王依 | 2014年 |
126 | 东海渔歌中声乐演唱元素的运用研究 | 陈晔 | 2014年 |
127 | 温度的科学调控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 莫非 | 2014年 |
128 | 基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高职专业诊改策略研究 | 韩幸娜 | 2017年 |
129 | 基于资源再利用的舞蹈服装改造创作研究 | 茅彦?F | 2015年 |
130 | 新媒体时代民间工艺在定格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 贾娜娜 | 2014年 |
131 |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澳门304永利com为例 | 赵建萍 | 2013年 |
132 | 浙江传统木雕的现状与发展 | 李昌国 | 2014 |
133 | 当代摄影对绘画的挪用与演绎 | 王 欢 | 2018年 |
134 | 消费文化视野与传统戏曲的舞蹈化倾向 | 曾艳 | 2018年 |
135 | 艺术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优课优酬”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赵建萍 | 2018年 |
136 | 大数据背景下艺术类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和研究 | 郑涵容 | 2018年 |
137 | 基于移动可穿戴沉浸式设备的复杂三维场景的高真实感实时绘制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 刘俊 | 2019年 |
138 | 舞蹈剧目课中“呼吸训练”的教学研究 | 赵琼琳 | 2018年 |
139 | 浅谈巴赫作品世俗性在《法国组曲》中的具体表现 | 杨与昂 | 2018年 |
140 | 十期“新松计划”戏曲表演人才高研班参训学员发展情况调研 | 杨晓泓 | 2018年 |
141 | E时代的书法教育 | 史长虹 | 2008年 |
142 | 教育4.0时代智慧课堂实施路径研究 | 沈飞 | 2016年 |
143 | 浙江省基层文化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 项骏 | 2018年 |
144 | 弹教融合——钢琴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 向颖 | 2017年 |
145 | 浙江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 董露杰 | 2018年 |
146 | 中国传统文化在商业电影视听媒介中的运用研究——以《卧虎藏龙》《夜宴》《雪花秘扇》为例 | 林彦汝 | 2017年 |
147 | 沈湘声乐教学“用”之理论初探 | 李海涓 | 2017年 |
148 | 高职类艺术院校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谢志勇 | 2012年 |
149 | 文化浙江建设视域下综合性艺术类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创新 | 李宁 | 2018年 |
150 | 文化视角下的当代城市社区环境建设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 袁良忠 | 2011年 |
151 | “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 | 董露杰 | 2017年 |
152 | 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之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产教融合路径探析 | 胡燕琴 | 2017年 |
153 | 戏曲类“非遗”在地方艺术院校中传承途径研究——以杭剧为例 | 张星 | 2014年 |
154 |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研究 | 王和 | 2017年 |
155 | 以民俗为途径追溯越文化的源头与分布 | 齐韶花 | 2015年 |
156 | 平面骨骼构成在展览衍生品设计中的应用——以“2016纤维艺术三年展衍生品设计”为例 | 陈溢之 | 2017年 |
157 | 绍兴滩簧音乐特性的现代化研究 | 杨晓亮 | 2015年 |
158 | 艺术类高职院校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创新创业的调研 | 黄杭娟 | 2018年 |
159 | 从影响因子看舞蹈类期刊学术研究的缺失 | 李宁 | 2016年 |
160 | 建国60年艺术教育学建设与发展研究 | 周应中 | 2010年 |
161 | 公共信息设计中的图形符号设计与应用研究 | 商易文 | 2015年 |
162 | “双师”语境中艺术高职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 | 冀肖力 | 2011年 |
163 | 中小学音乐教室建设与民族器乐演奏厅建设相结合的研究 | 王芳 | 2017年 |
164 | 戏曲剧目名字体印象设计研究 | 叶峰泉 | 2014年 |
165 | “创新”视阈下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 | 吕灵芝 | 2018年 |
166 | 新世纪以来浙江戏曲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 冀肖力 | 2018年 |
167 | 话剧生存的理由及创意表现——以孟京辉导演永利版《思凡》为例 | 张旭 | 2009年 |
168 | 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研究 | 孙延泽 | 2016年 |
169 | 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 孙彪 | 2011年 |
170 | 软件界面设计中的信息图形研究 | 娄?F | 2012年 |
171 | 政府采购中常见疏漏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 吴晓栋 | 2018年 |
172 | 论高职院校键盘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 窦 瑾 | 2018年 |
173 | 畲族节俗舞蹈类型与文化特点分析 | 朱 婷 | 2018年 |
174 | 手风琴演奏民族音乐中所运用的技法探析 | 施敏慧 |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