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天
施俊天(1974- ),男,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公派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澳门304永利com院长、党委副书记,曾任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中心主任。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及作品20余篇,完成横向课题60多项。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十九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入选第九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作品1项。先后获得全省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与浙江师范大学教学与课程论双硕士研究生毕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研究生班结业。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多年实践中,他和他的团队挖掘江南“诗性文化”,拓展“诗性景观”设计理路及营造方法,努力构建具有江南乡村特色的“诗性景观”建设学派。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浙江“诗路文化带”乡村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19BG119)、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2018-A-04-(110)-0641);省部级课题3项;专著2部;论文及作品在装饰(CSSCI)、新美术(CSSCI)、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等期刊发表20余篇;完成横向课题 60多项;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1/9) 、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4/6)、第十九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排名1/1);《希望之光——施光南故里景观提升设计》入选由中国美协举办的“为中国而设计”第九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先后获得全省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