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年味
印?,家乡兰溪的一种特色美食,用米粉做成。每逢过年,外婆都会做印?,咬上一口刚出锅的印?,热气在嘴中蔓延,心里总是涌上一股幸福感,若说这是家乡的年味,不如说是乡愁……
除夕之前,外婆会买上几斤米粉,把红糖水混进米粉里,然后把米粉放在蒸笼里蒸,蒸到半熟再拿出来揉成粉团,揉成一个小枕头大小,再切出一小块来搓成和婴儿手臂差不多粗细的条状,从条状中切出一块来往中间摁下去,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搓成类似窝窝头的形状。这时候把用猪油和葱剁成的馅放进去,搓成一个球状便可以放进模具里摁压了。三人配合,半天时间便可做出上百个印?。制作流程看着简单,但做起来很费手力。
印?除了用红糖水制作米粉,还可以用剁碎了的苎麻叶掺进米粉里,揉出来的粉团变成了淡绿色还散发出青草香,摸起来也更光滑。绿印?里用的馅儿是黑芝麻和白糖。
今年除夕,和外婆有说有笑地一起做印?,看外婆揉粉团、搓条状就像小时候玩橡皮泥。我负责把粉团放进模具摁压,事先在模具里滴上几滴油,然后把粉团放进去压实,边缘要摁出条纹来,最后把模具盖掀开拿出,印?就完成了。印?上面印出了一只凤凰,沾上模具里的油,印?显得透亮。
把做好的印?整齐叠放在筛子里,满眼看去是咖啡色和绿色的印?,内心特别欢喜,给过年增加了许多仪式感。听外婆说,做印?就像做银元,银元上面印着袁大头,除夕在家做印?就好比印制大洋,寓意来年财源广进。
印?的味道在我的心中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是故乡留在我脑海里的记忆。自幼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对食物的口味也受外婆的影响。小时候幼儿园放学,门口有人摆着蒸笼屉卖印?,外婆来接我时总会买上两个给我当点心。买的印?没有自家做的个儿大,但我对印?的记忆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印?虽然在兰溪特色美食中算不上最有名的,却在我的成长路程中留下了许多印记。在外工作,尽管吃得多种多样,但还是经常会想吃印?,很难找到相似的味道来代替印?的美味。
在兰溪并没有在除夕做印?的习俗,但在清明节却是一定要做的,所以印稞又叫清明?。我曾以为在清明节做印?是为了纪念先人,甚至认为清明节上坟要把清明?放到坟前让先人享用,但是老家的人上坟从来没有这么做,我一直对此很不解。后来我才了解到是因为清明节气到了,做清明?吃正好应景春天的绿意盎然。
转眼冬去春来,过完年又该踏上征途去外地闯荡了,临行前带了几个印?。突然想起那首老歌《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也许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泛起思乡之情时,都会想起舌尖最熟悉的滋味,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年味……
希望每次过年,都能够和家人一起做印?,感受年味,珍惜岁月。
(作者系宣传部干事)